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PG电子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(七十七)——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_工艺_花瓶_色彩

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(七十七)——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_工艺_花瓶_色彩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8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在盐湖区博物馆里,馆藏着诸多珍贵文物,它们不仅是那个时代河东地区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实物见证,更凭借精美的造型艺术成为我们传世的艺术品。今天,就让我们通过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,欣赏古人的工艺与审美。

文物名片

主角: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

出生时间:民国

尺寸:高39.5厘米,口径3.5厘米

藏宝地:盐湖区博物馆

当我们驻足这对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前,细细观赏,这对瓶身线条流畅自然,好像一位身姿绰约的佳人,亭亭玉立于世人面前,给人以一种优雅而从容的视觉感受。微微收束的瓶颈与圆润饱满的瓶腹形成鲜明对比,不仅增加了造型的层次感,还赋予了花瓶一种灵动之美,让观者不禁为之驻足。

展开剩余65%

瓶身上的纹饰是这对花瓶的核心装饰元素,它不仅赋予了花瓶独特的艺术美感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菊花一直被视为一种高洁、坚韧、长寿的象征,它不畏严寒,不与百花争艳,独自在秋风中绽放,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,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,人们创作了无数赞美菊花的诗篇与画作,也试图通过各种精湛工艺将菊花的美留下来。

在这对分别以蓝釉、红釉打底的花瓶上,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将一朵朵盛放的菊花生动呈现在瓶身之上,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真实菊花被定格在这一刻。菊花花瓣的形态各异、自然舒展却都栩栩如生,仿佛随时都会随风摇曳,散发出阵阵清香。工匠们还巧妙地运用线条的起伏与变化,使枝叶与菊花相互穿插,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。

瓶身上丰富且鲜艳的色彩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不同色调的菊花在花瓶上相互映衬,形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。工匠们精心调配的色彩,使得每一朵菊花都具有独特的个性。有的菊花呈现出金黄色,象征着丰收与富足;有的菊花呈现出淡紫色,展现出一种神秘与优雅;还有的菊花呈现出白色,代表着纯洁与高洁。这些色彩相互交织,相互呼应,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,也赋予了菊花更多的寓意与象征。

在制作工艺方面,这对精美的对瓶采用的是传统画珐琅工艺,一般指在金属胎体表面易珐琅釉彩绘制图案,并经过高温烧制形成彩色装饰的传统工艺。这门工艺其实并非我们本土原生,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国,随着欧洲传教士的传入,在元代时开启了与华夏大地的交融之旅。历经岁月沉淀,到明代景泰年间迎来了第一个巅峰,彼时,珐琅器的制作工艺愈发成熟,风格独具一格,“景泰蓝”之名也由此传扬开来。发展至清代,尤其是乾隆时期,珐琅工艺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,迎来又一个鼎盛时期,造型、色彩、图案设计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,为今天的我们带来了这场铜与火铸就的视觉盛宴。

制作这件铜胎珐琅器也堪称一场耐心与技艺的极致考验。制作伊始,工匠需挑选质地优良的铜材,精心锻造出坚固的胎体,然后用珐琅釉料绘制成想要的纹饰,最后经过高温烧制,铜胎与釉料完美融合,形成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质感。而在制作过程中,每一次烧制都需要精确控制温度与时间,以确保釉料能够均匀地附着在铜胎表面,并且呈现出理想的色彩与质感;每一次打磨也需要耐心与细致,以去除表面的瑕疵与不平整,使花瓶的表面更加光滑细腻、光彩夺目。这种反复的烧制与打磨过程,不仅考验着工匠们的技艺与耐心,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。

假如这件菊花纹铜胎珐琅对瓶会说话,也许它们会对我们说:“我们是一对铜胎珐琅制成的对瓶,曾历经火的淬炼,陪伴过无数的主人,未来也将见证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更多的故事。

长按保存上方二维码

随时随地获取盐湖文物信息

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

编辑丨靳雪婷 赵超 责编丨侯育蓉

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

发布于:山西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